生態安全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,是國泰民安的堅固基石,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,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生態根基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、實現人類福祉的戰略高度,大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,提出林草興則生態興、森林是水庫錢庫糧庫碳庫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重要戰略思想,部署了建立國家公園體制、碳達峰碳中和等重大戰略決策,有效保障了國家生態安全,推動了綠色發展,增進了人類福祉。

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,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頂層,是人類生存的根基,對國家生態安全具有基礎性、戰略性作用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我國啟動了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,著力提高森林質量,堅持數量與質量并重。全國完成造林6400萬公頃,森林撫育7733萬公頃,退化林修復766萬公頃,森林面積蓄積連續40年保持“雙增長”。習近平總書記已連續10年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,親力推動在全社會特別是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生態文明的種子,號召大家都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者、推動者。全黨全國人民積極響應、廣泛參與,創新形成八大類義務植樹盡責形式,“互聯網+全民義務植樹”開啟義務植樹新風尚。統籌推進城鄉綠化,建成國家森林城市152個,建設了一批國家森林鄉村和森林村莊。我國人工林面積居世界第一,過去20年貢獻了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綠化面積。碳達峰碳中和已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,我國堅持把增加林草碳匯作為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標之一。造林綠化、森林可持續經營以及林業生態保護修復等均可增加森林碳匯,抵消溫室氣體排放,2020年全國林草碳匯量約占我國碳排放總量的12%。
優質綠色生態產品的持續供給是穩定的生態安全的重要體現。林草行業充分發揮資源優勢,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,推動綠色發展和民生改善,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、優良生態產品、優質生態服務的需求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林草產業規??焖贁U大,形成了經濟林、木竹加工、生態旅游康養三個年產值超過萬億元的支柱產業,涌現出木本油料、林下經濟、花卉等一批新興產業。2020年,全國林草產業總產值達8.17萬億元,經濟林面積保持在4000萬公頃以上,干鮮水果、森林食品等產量達2億噸;林產品進出口貿易額達到1877億美元,同比增長22.8%;油茶面積超過447萬公頃,茶油年產量達到72萬噸;鮮草產量達到11億噸。通過生態補償扶貧、國土綠化扶貧、生態產業扶貧,帶動200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增收,有效促進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。